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糖尿病已不分年齡要找上你(該忌口&運動啦)
中國時報 張翠芬/專題報導
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你知道血糖值多少就是糖尿病嗎?
糖尿病對健康的威脅極大,可是不少民眾仍對糖尿病缺乏正確認知,其實,只要控制好腰圍,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你就可以遠離糖尿病的威脅。
一名14歲國中女生,飲食習慣不良導致肥胖和糖尿病,臀部長了5公分大的腫塊且化膿卻不自知,直到酮酸中毒昏迷送醫才被診斷已罹患糖尿病。
一名60多歲男子,有多年糖尿病史,但一直以來對血糖的控制總是漫不經心,直到數月前視力迅速衰退才就醫求診,醫師診斷他的雙眼出現嚴重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力只剩0.1。
死亡率 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三
糖尿病在台灣非常普遍,大約每2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年齡層有年輕化趨勢,其死亡率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三位,腦血管疾病、心臟病、腎臟病、高血壓等都與糖尿病息息相關,值得警惕的是,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發現,有八成民眾對糖尿病的威脅並不瞭解,甚至不知道空腹血糖值高過126mg/dl(每百毫升126毫克),就是糖尿病了。由於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明顯,但卻會導致失明、洗腎、截肢等嚴重後果,千萬不可輕忽。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也在日前發布「企業菁英代謝症候群」調查,近2成企業菁英已罹患代謝症候群,且每2位企業菁英就有1人健康亮紅燈。其中,腰圍尺寸與代謝症候群的關聯性高達7成,近3成企業菁英腰圍超過標準。腰圍肥胖代表內臟脂肪過多,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性,最後將導致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 糖尿病高風險
台北仁濟院總院院長、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戴東原指出,代謝症候群是近十年來非常受注目的疾病,因為身體出現越多代謝症候群的因子,罹患糖尿病的機會就會直線上升。
戴東原表示,代謝症候群有五大指標,包含:
1.中心肥胖(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2.血中三酸甘油脂高,超過 150mg/dl,3.高密度脂蛋白(好的)膽固醇太低(男性少於40mg/dl、女性低於50mg/dl),4.血壓高於130∕85毫米汞柱,5.空腹血糖高於 110mg/dl。五項當中如有三項符合即可診斷為代謝症候群。
飲食控制、適量運動 不可少
對於糖尿病的預防與保健,戴東原強調,定時定量的飲食,不暴飲暴食,規律而適中的運動、不抽菸、喝酒淺酌不過量,以及調適精神壓力,才是健康的生活型態。古人所說的健康祕訣:「口中煙少,心裡事少,肚裡食少」,正是糖尿病人追求健康的基本原則。
在飲食方面,戴東原建議須減少紅肉(豬、牛、羊肉)、鈉鹽和主食類(澱粉)的攝取。多攝取蔬菜、全穀類、植物油、低脂乳類,以輔助控制糖尿病及血壓,並減緩血管硬化。另外,運動是糖尿病絕對少不了的保健項目,只要不間斷從事對身體有益的運動,即便是最單純的、最省時的快步走路就有效果。
糖尿病的治療 一日千里
戴東原指出,治療糖尿病的口服降糖劑有五大類,每一類都有它的特點。有些藥物像醣祿錠、雙胍類及胰島素增敏劑,已經在臨床實驗證實,對前期糖尿病患者有預防或減緩演變為糖尿病的效果。其中胰島素增敏劑對保護分泌胰島素細胞及能力最為顯著,另外一種將上市的新藥,則有減少分泌胰島素細胞凋亡的作用。
戴東原強調,糖尿病的治療隨著醫療進步一日千里,方式已經與過去三、四十年前的治療有天壤之別,胰島素的種類、性能比以前進步很多,引起過敏、皮膚凹陷或腫塊的情形幾乎看不到了。病患只要調整生活型態、好好控制血糖,你還是可以當健康的主宰者。
亞洲城市居民 越來越容易患糖尿病
美國之音 記者布羅姆 2007/4/4 香港報導
從孟買到北京,亞洲新興的富裕中產階級正在越來越多地採納西方生活方式。很多城市居民選擇高熱量的速食或快餐,來取代傳統的更加健康的膳食,而且身體活動量越來越小。但這樣做的代價是糖尿病在亞洲地區開始流行。糖尿病發病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體重過重和缺少運動。糖尿病在亞洲正在以比世界任何其它地區更快的速度增長,也越來越影響到年輕人。
糖尿病正在成為亞洲病
糖尿病正在成為亞洲病。全世界10個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有4個在亞洲,它們是印度、中國、日本和巴基斯坦。僅僅在印度,患糖尿病人的人數估計超過3500萬,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多。
按人口比例來算,世界上受糖尿病影響最嚴重的要數太平洋小島國瑙魯,那裏患糖尿病的人超過人口40%。
健康的人體通過胰腺釋放胰島素,胰島素然後將血糖轉化為能量。糖尿病患者身體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或者身體不能使用所產生出的胰島素,其結果是造成糖份在血液中堆積。
大部份患者患有乙型糖尿病,主要由肥胖和缺乏鍛練造成。甲型糖尿病通常叫做青年糖尿病,受害者一般是兒童和年輕人。當人體免疫系統摧毀製造胰島素的細胞時,這種糖尿病就會發生。不管甲型和乙型糖尿病都能引發心臟病、腎臟功能破壞和失明等併發症。
越來越多年輕人患乙型糖尿病
醫學書籍一般把乙型糖尿病稱為中老年病。但是澳大利亞國際糖尿病學院副主任喬納森.肖說,這正在發生快速變化。越來越多的40歲以下的年輕人受到乙型糖尿病的影響,特別是在亞洲。
喬納森.肖說:「現在歐洲人口,特別是亞洲人口中,年齡在20到30歲之間的成年人中,乙型糖尿病已經相當普遍。而且,現在又有報告說,青少年甚至兒童中已經出現乙型糖尿病。所以說,糖尿病的發病年齡正在越來越低。不管從哪個威脅層次來看,來自亞洲的人看起來總是比來自歐洲的人更有可能患糖尿病。」
喬納森.肖說,有證據顯示,亞洲某些族群,特別是南亞和太平洋島國的某些族群,都有容易患糖尿病的基因。
但是糖尿病的原兇還是生活方式。富裕的亞洲人正在快速採納西方化的生活方式,比如高脂肪快餐食品和久坐的生活習慣。
主要原因為生活習慣不健康
羅納爾多.馬是香港威爾士親王醫院一位糖尿病研究專家,他說,香港大約10%的人口患有糖尿病,其原因就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他說:「有時候,如果他們著急,他們會吃很多方便食品和不健康的食品,就是含有高脂肪、高鹽份的食物。他們很少有時間去鍛練身體,把大量時間花在電腦前面,不管到哪兒都坐著。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真的很不健康,足以使他們患上像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病。」
因為與生活方式有關,糖尿病在亞洲各城市發病率比在農村地區高很多。比如,在印度,城市居民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是農村居民的4倍。
在亞洲發病率比其他地方快
喬納生.肖說,糖尿病在亞洲蔓延的速度比在世界其它地區都快。他說:「舉個例子,在西太平洋地區,目前有6700萬糖尿病患者,我們預計,這個數字到2025年會達到9900萬,等於增長48%。在印度次大陸,包括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這些國家,我們估計目前有4700萬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會增長到8000萬。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在這一地區的糖尿病患者的實際增長幅度要比我們估計得快。」
和在西方一樣,亞洲的很多乙型糖尿病患者都體重超標。但是,專家們說,很多亞洲患者並沒有大多數西方國家的患者那麼胖。他們身體內的脂肪更多時候是聚積在腹部,但這樣卻反而增加了他們患上糖尿病的危險。
民眾對糖尿病認知不多
糖尿病有時被成為沉默的殺手,因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得了這種病。很多時候,這種病的症狀很多年都不顯示出來。國際糖尿病研究所說,在亞洲,人們對糖尿病的認識程度不高,特別是在不發達的國家。人們很難得到關於被診斷患了糖尿病之後如何對付這種疾病的信息。
在被這個疾病影響的人中,有一些已經在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這個問題。北京居民周麗麗的丈夫兩年前被診斷患了糖尿病。當她在網站上尋找有關這種病的中文信息時,找到的結果使她感到失望。於是她決定建立一個她自己的網站,網站名叫「糖主」網,意思是血糖的主人。
她說:「這個網站是為了讓人們交流信息,告訴大家如何自我控制病情。我們希望它可以為糖尿病患者們提供一個分享他們意見的平台,可以使這些人朝著一個更好的生活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出面解決問題
糖尿病專家說,至關重要的是,要使這一地區各國政府更加認識到糖尿病的影響範圍有多麼大。他們指出,很多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服藥才能保住性命,而且很多糖尿病患者會成為殘疾人或者需要大量的醫療救治,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政府拿出錢來。
他們說,亞洲國家的衛生部門官員們經常意識不到,像糖尿病這樣的非傳染性疾病不但是發達國家的難題,也已經給亞洲各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造成了巨大威脅。
馬來西亞政府考慮禁止速食業做廣告
中央社 吉隆坡 法新電 2007/02/17
馬來西亞星報報導指出,馬來西亞政府正在考慮禁止速食業做廣告。馬來西亞星報報導說,衛生部長蔡細歷表示,衛生部也會考慮對速食連鎖業者課徵「違反教義稅」,回教國家對香菸、酒類強徵這種稅經常可見。
蔡細歷的話被引述報導說:「我們不允許香菸和酒類做廣告,速食也應該一樣,現在是時候了」。他指出,許多馬來西亞人飽受「富貴」疾病之苦,例如糖尿病和高血壓,本身也是醫生的蔡細歷說,肥胖是所有這些疾病的根源。
馬來西亞境內有許多速食連鎖業者,包括麥當勞、肯德基以及漢堡王等,他們大多在高速公路兩旁提供得來速服務,一般餐廳旁、大型購物中心以及市中心都可以看得到。蔡細歷說,馬來西亞百分之三十七的人有肥胖問題,十年前只有百分之二十,如果這個現象不改善,二0二0年時,馬來西亞將有百分之十二的人患有糖尿病。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