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體重控制與糖尿病


肥胖已是全球性的醫療問題,特別是一些慢性代謝性疾病,如逐漸升高的第2型糖尿病盛行率,其預期壽命和生活品質顯著降低。對肥胖病人,減輕體重並維持理想體重是預防及治療糖尿病的重要目標之一,其目的是在改善病人之健康問題及生活品質。

很多人都知道第2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來自於自體胰島素功能的退化,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體重過重或肥胖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應盡早介入限制熱量飲食、運動、減輕體重及藥物的輔助來提升胰島素敏感性可改善胰島素抗性的狀況。同時營養師認為肥胖的人對於減重飲食的配合程度很重要,不論是低醣或低脂肪的限制熱量飲食,短期內(2年內)均可有效減輕體重。
對於嚴重肥胖者,目前,根據實証,對於嚴重肥胖合併糖尿病的患者,減重手術是強力建議的治療選項。有許多研究證實BMI介於30-35的糖尿病患,可藉由胃繞道、袖狀胃切除,甚至膽胰分流/十二指腸轉位等手術,安全地緩解肥胖及糖尿病,其成功率甚至有報告至高達95%。雖說對於糖尿病的治療,減重手術或許是一道曙光,但是仍有許多的機轉效應及安全性等問題,需進一步研究釐清。
更多的實證證實,可從控制血糖減輕胰島細胞的負擔、協助個案如何調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飲食型態及規律運動等三種方式,進而培養良好的飲食行為和運動的生活型態,避免體重回復才是根本之道。醫療團隊成員應了解病人發生肥胖合併糖尿病的問題,提供飲食或生活型態解決方案,營養師應視個案治療目標作減重飲食的熱量調整,更重要的是,提供個案可以配合和執行的減重飲食計畫,才是減重成敗的關鍵。即使個案已達到胰島素缺乏時才介入減重計畫,必需要合併胰島素治療了,但此時營養治療仍有助於避免體重增加和幫助血糖控制。
第2型糖尿病的治療,首重於積極的生活型態改變,飲食熱量限制亦即減重5-10%,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體重控制

  1. 飲食熱量控制:以均衡飲食為基礎,依個人的年齡、活動量、身體狀況藉由調整熱量、蛋白質、脂肪及醣類的攝取量,達到控制體重的目標。
  2. 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規律且好的睡眠時間有助於血糖的控制,保持定時定量的用餐習慣可協助胰島素敏感性穩定,進而降低胰島素抗性,可控制體重與血糖。
  3. 飲食原則為何:
    • 遵循與營養師共同協商的每日飲食計畫表,均衡適量攝取每餐所規劃的各類食物與份量,避免超過當餐所設計安排的量,以維持合理體重。
    • 含醣類食物勿超過當餐的總醣量。每餐需計算全穀根莖類、水果類及乳製品所含的醣量,尤其要是血糖和血脂控制不好時,應避免吃精緻糖類的食品(如糖果、飲料、中西式點心、煉乳、蜂蜜、汽水、罐裝或盒裝的果汁、加糖蜜餞、蛋捲、加糖罐頭等。
    • 補充含膳食纖維的全穀類、蔬菜類和水果類。天然的植物膳食纖維含有抗性澱粉,其中以顆粒完整且外殼粗糙的全穀根莖類,例如糙米、紫米、玉米、粗薏仁、全大麥、全小麥等全穀類,含有較高比例的抗性澱粉,抗性澱粉在小腸不會被消化吸收,而且在結腸分解後,產生短式脂肪酸,部分有類胰島素功能,可幫助降低血糖。
    • 避免過量攝取過多紅肉、肉類加工食品與碎肉製品,研究證實此類食物會增加糖尿病的罹患率。
    • 烹飪方式儘量清淡不可過鹹,烹調食物可採燉、烤、蒸、煮、涼拌等方式,並以醋、蔥、蒜、八角、花椒、肉桂、檸檬汁等食材增加風味。少吃油炸、油煎、油酥、芶芡類和糖醋類的食物以及豬皮、雞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 避免食用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腦、肝、蛋黃等宜少食用,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 選用無糖茶品(白開水、檸檬水、花茶)、代糖飲類(低卡可樂、低卡汽水)、無糖果凍、洋菜凍、愛玉、仙草、山粉圓、白木耳、無糖蒟蒻製品、蔬菜,對血糖影響小又可增加飽足感。
  4. 規律且適當的運動:每週至少有5天,每天做30分鐘中至強度有氧運動等,如快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有氧舞蹈、籃球等。根據研究指出,每週運動三次、每次半小時可明顯減少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藥劑量,而這樣的運動量提升胰島素敏感性達30%,效果與多數第2型糖尿病患者以藥物控制結果相符。因此,應該把運動做為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個長期治療策略。
  5. 釋放壓力:壓力會使體內荷爾蒙增加(腎上腺素、皮質素、生長激素),會造成胰島素抗性增加,會使血糖上升;反之,快樂和心情愉悅則會降低壓力荷爾蒙。凡事在一念之間,你可以消極的怨天尤人,亦積極的勇敢面對,可從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發現和累積快樂。
最後提醒大家,肥胖不是一日造成的,請專業的醫療團隊為你量身打造屬於個人生活型態的治療,千萬不可聽信偏方、廣告宣傳,以免造成健康的危害。減肥是一場超級的馬拉松賽,本院有好的糖尿病照護團隊陪著你一起跑,包括專業的新陳代謝科醫師,具有糖尿病照護的專業營養師,專業的護理師和藥師,在門診二樓設有糖尿病衛教室,提供優質的服務,為你加油打氣。
編輯註:胰島素抗性是身體的一種病徵,體內出現胰島素抗性便難以甚至無法對胰島素產生反應,致使血糖濃度超過正常值。造成代謝症候群、第2型糖尿病,甚至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作者:臺安醫院營養師    林淑姬
出處:臺安醫訊第174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